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潍坊昌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断蓄积2025-07-10 12:42

  近日,山东浩信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高强韧铝合金轮毂与组合轴承应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大幅提高了铝合金轮毂材料的高温强度、轮毂弯矩和扭矩疲劳性能,优化了热处理工艺参数,解决了缩松等铸造缺陷,提高了轴承使用寿命,在实施过程中共取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中国铸造协会组织专家鉴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昌邑市鼓励企业不断积蓄内生发展动力,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在产业链上的强大影响力,引领产业链发展方向,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日前,在位于昌邑市饮马镇的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根根双壁波纹管静静地矗立于生产设备之侧,小则口径100毫米,大则口径2000毫米,巍然排列,蔚为壮观。在车间的南边,已包装好的一条ZC-600H型HDPE双壁波纹管生产线像个庞然大物,即将启程发往国外。

  “这套生产设备可以生产内径从10厘米到1米的双壁波纹管,准备发往俄罗斯;这套生产设备可以生产内径1.6米的波纹管,在国际上也很少。”走在车间里,公司售后服务部经理佟绍来如数家珍般给记者介绍着每套已经完工的生产设备。

  作为一家从事各类高性能、高品质、数字化塑料管道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中云机器有限公司的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据了解,塑料波纹管广泛应用于市政排水、电气线路等诸多领域,产品需要同时具备轻重量、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生产工艺复杂、门槛高。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消化、再造,中云机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保持中国最高速度记录的小口径塑料管材装备。其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的高速水冷波纹管生产线,较行业同类型设备用料节省10%以上、生产速度提升40%以上,设计、技术、运维综合水平均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生产设备成功打进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佟绍来表示。

  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的飞速发展,是昌邑市传统产业不断创新、奋力实现产业向上突围的缩影。近年来,昌邑市牢牢扭住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意识,助力企业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推进产品结构不断向关联度高的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实现产品的高新化、高端化、品牌化。发挥在外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根据需求、主动出击,县镇两级党政负责同志带队赴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2所高校招才引智,集聚47名高层次人才、组建10支产业链人才团队,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我们在2024年4月份,投入40多万元,新上了一套空气悬浮风机和循环水泵设备,仅运行四个月,就节约能耗成本15万元。”山东成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王华新告诉记者,“其中,空气悬浮风机每年能节约电量15万度,循环水泵每年能节约电量大约在54万度,这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位于昌邑市经济开发区下营镇的山东成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甲基叔丁基醚、液化石油气等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化工企业,其产品凭借卓越性能与品质,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各个环节,在市场中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然而,随着我国汽油品质的不断升级,甲基叔丁基醚作为优质的成品汽油生产原料,其国内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前景十分广阔。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纷纷入局,生产体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果断淘汰高耗能、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积极引入先进设备,提高设备能效等级,并对设备控制参数进行精细优化,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作为一家成长型中小化工企业而言,企业下大力气改造升级设备的底气,与企业强大的研发实力密不可分。企业所生产的拳头产品MTBE,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稳定等远超同类产品的技术优势,而且生产工艺能耗更低,工艺简便,安全可靠且形成上下游协同,产业链联动,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济南、江苏、上海等地。目前,企业一直保持连续稳定的生产模式,开工率达到85%以上,全年实现产销平衡。”王华新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产业链升级等内容,利用周边资源,实现一体化与产业合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化学品,同时进行工艺过程节能优化和低碳化改造,将老旧设备更新升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加码,政府则主动担当起了“领航员”与“护航员”的双重角色。昌邑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聚焦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纺织印染等重点产业,“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深入推进机械装备、纺织、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率达到75%,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刚刚公布的山东省2025年度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名单中,昌邑市潍坊硕邑化学有限公司、山东浩信昌盛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昌邑市翔丰纺织有限公司、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共享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

  走进位于北孟镇的潍坊翱蓝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无人机组装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对无人机的零部件进行精准组装。从机身框架搭建到电子元件安装,一架架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无人机经过严格校准、测试,将被送往南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科技企业,用九年时间完成了从农资服务商到智能装备制造者的转型跃迁,更凭借其创新技术与高效生产,在低空经济这片新兴蓝海中崭露头角。

  “我们的产品涵盖植保无人机、清洗无人机、吊运无人机等多种类型,拥有完善的应用解决方案和完整的业务链,在农业、工业、安防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潍坊翱蓝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海亮介绍道。“目前,我们每年可生产1000余架产品,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的进阶之路镌刻着企业的创新维度。在企业看来,只有不断推动无人机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正是基于这种发展理念,2017年5月,企业正式推出了多旋翼“翱蓝”植保无人机定型产品,通过不懈努力,现已自主研发生产载重10公斤、16公斤、20公斤、30公斤等多种机型。2023年,企业研发出更加高效、便捷的新款4轴20公斤、30公斤,根据市场需求还利用此平台搭建清洗无人机、吊运无人机,既拓展了产品生产线,又进一步迎合了市场需要。目前,企业生产的50-70公斤大载重植保无人机也已经试飞成功并在今年年初进行生产销售。

  与此同时,企业还凭借前身农资公司10多年的植保经验组建了180余人的专业“翱蓝飞防”植保团队。并在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内蒙等地为8000多个客户的600余万亩耕地提供了完善的病虫害解决方案,直接或间接的为客户节省人力资源和农药成本达5000多万元。

  持续输出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也带动了昌邑市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不断延伸、壮大。近年来,昌邑市持续扩大下营、龙池两个省级化工产业园以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园等园区的发展空间优势,高端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印染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规模。昌邑市元利新材料建成国内首个数字化光稳定剂生产基地,亚星新材料建设的国内最大含氯聚合物生产基地入选省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浩信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涤纶定岛超纤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