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科技赋能海口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车间有“智慧”生产提质效2025-09-09 09:13

  ▶近日,在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内,机械手臂正在转移药剂。本报记者康登淋摄

  灵巧的机械臂自动完成药品分拣与包装,AGV小车沿着既定路线日,在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一家家药企生产车间内,一幕幕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生产场景正在上演。

  近年来,海口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加强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和平台建设。日前,海南公布第一批基础级和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海口11家企业入选,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力量。

  在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药瓶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经过自动化设备的整齐堆放后,再由AGV小车送入冻干箱进行升华干燥处理。

  “以往,这个无菌转运环节需要人工计数,耗时1小时才能完成。如今有了智能设备加持,全程仅需15分钟,并且生产工人全程零接触,‘无菌风险’更加可控。”海南灵康制药车间主任冯鸣辉介绍。

  在冻干机械室,依托5G物联网技术,控制间的电脑屏幕上精准显示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指标。设备升级前,工人需要每小时进入车间人工抄表、检查设备,现在工人仅需在异常报警时进行查看和处置,还能迅速锁定故障点位,监测精准度从“小时级”提升到“秒级”。

  在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支支安瓿瓶从冲洗、烘干、灌装,再到后续的物流环节同样实现了全程自动化。灯检环节,“火眼金睛”的摄像头经过不同“科目”算法训练,从多个维度快速评估产品是否合格。

  记者在该公司的中央监控系统平台看到,风压、温度等数据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借助智能化系统,所有关键参数都能实现自动采集与分析。“目前,公司产线%,有效提升了生产质效。”海南皇隆制药常务副总经理史江永告诉记者。

  眼下,海口生物医药产业的“智慧触角”不再局限于传统生产环节,而是向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构建起技术赋能、前景广阔的产业新生态。

  “我们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分析,搭建高效运作的数字化软件管理平台,涵盖市场需求、订单管理、生产排单、仓储物流、产品交付、药品流向等模块并实现融合应用。”海南倍特药业总经理刘争光介绍,企业计划每年将营收的15%以上资金专门投入对应的药品研发及智能化技改,通过大数据分析助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同时重点培养既懂数字化管理又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

  海南灵康制药也将公司的员工培训、知识考核、维修维护说明等内容放进了“AI知识库”。“原先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花费时间查找资料,现在只需要在‘知识库’里输入相应的问题就能迅速获取解决方案,大大降低时间成本。”海南灵康制药董事长办公室副总经理吴建宁说。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思维变革,将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智慧活力。”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集团化的财务管控、标准化的业财协同、精细化的数字企业,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网站技术支持电话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号-1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