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NEWS
当知名二次元角色芙宁娜的扒衣黄漫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时,这场看似普通的同人创作风波,意外掀起了关于虚拟人格权、网络创作边界与商业侵权的三重争议。据日本动漫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涉及二次创作的法律纠纷同比增长240%,其中72%涉及角色形象不当使用。
2023年11月,某同人展会上突然出现大量芙宁娜的成人向改编漫画。这些作品不仅将角色服装改为透明材质,更添加了大量性暗示情节。创作者暗夜绘师在Pixiv平台宣称这是艺术再创作,三天内获得超50万次浏览。随着事件发酵,版权方米哈游法务部发现,部分作品已通过付费订阅获利超200万日元,这使事件性质从同人创作转变为商业侵权。值得关注的是,其中6部作品甚至伪造了官方授权证书,涉嫌构成刑法第250条规定的著作权诈骗罪。
在东京地方法院受理的诉讼中,争议焦点集中在《著作权法》第27条改编权的适用范围。被告律师主张角色服装属于可改编要素,而原告方出示的2019年《虚拟角色保护指南》显示,当改编导致角色社会评价显著降低时,可构成《民法》第723条名誉毁损。中国政法大学虚拟财产研究中心2023年报告指出,全球已有17个国家将虚拟人格权纳入司法保护范畴,日本最高法院在初音未来侵权案中确立的三要素判定法(角色辨识度、改编恶意性、商业获益度)或将成为本案关键。
事件暴露同人创作生态的深层矛盾。上海同人展组委会数据显示,2023年申请参展作品中,38%因版权问题被拒。日本同人社团联合会会长小林裕介指出:当创作自由触碰商业利益时,需要建立分级授权机制。值得借鉴的是,美国AO3平台实行的分级标签系统,将成人内容与普通创作区隔,使平台侵权投诉率下降65%。浙江大学数字娱乐法研究中心建议,可参照音乐领域的版税分成模式,建立同人创作收益分配机制。
这场围绕芙宁娜形象的侵权争议,实质是数字时代创作自由与法律秩序的碰撞。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全球数字版权白皮书》所强调的,构建分级+过滤+溯源的三维保护体系,或许是平衡创作者、版权方与用户权益的破局关键。当虚拟角色的人格权保护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留同人文化的创作活力,将是整个二次元产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