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NEWS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 打造现代区域消费中心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快核心商圈建设。推动中山路传统商圈转型升级,引导民族商场、振华广场等商业零售企业创新经营理念、优化消费环境,民族·星云里引进一批首店和旗舰店品牌,,振华广场引入劳力士、卡地亚、江诗丹顿等国际国内品牌,打造中高端消费品“全球卖场”。新华广场地下空间引入振华商业,规划打造“街+mall”开放式商业街,拟引进游戏互动、文创集市、宠物乐园等新型业态,提升商圈吸引力。积极打造东客站商业核心区,推动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打造首家以奥莱业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小镇,继续完善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提升我市商业消费品质。积极引入杭州第六空间国际家居广场项目,培育新型商业业态,进一步提升商圈活跃度。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今年以来,我们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陆续组织开展了“跨年迎新购物节”“首府惠民消费季”等促销活动,政银企联合接续发放了3批近亿元的惠民消费券,带动消费10亿元。组织大型商贸企业开展了200多场次惠民活动,促进消费效果明显。推动首店首发经济,小米之家、喜茶、茅台冰激凌等近50家首店、旗舰店落户我市。
一是开展老字号企业摸底。年初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老字号企业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市老字号企业和品牌进行了全面摸排,共收集到老字号品牌18个。二是组织老字号企业申报工作。2022年德顺源餐饮获评内蒙古老字号,2023年老绥元、御盛斋获评内蒙古老字号,近期我局又推荐内蒙古老字号大唐药业等企业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三是启动市级老字号认定工作。为了充分挖掘和保护我市老字号品牌资源,我们指导内蒙古品牌促进会发布了《呼和浩特老字号评定规范》,并印发《关于开展首批“呼和浩特老字号”认定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市级老字号申报认定工作。四是加快“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老字号”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民族商场、大唐药业、老绥元、德顺源等企业发展在线预订、网订店取等服务模式,创新消费业态,加快实现“老字号”企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五是推动蒙字标认证工作,共培育巴氏奶、灭菌乳、燕麦等7个领域18家企业申报“蒙”字标认证。
一是积极打造夜市经济街区,为了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有序发展夜市经济,增加城市烟火气,我市陆续开放了809夜市、公园东路夜市、摩尔城夜市、长维夜市、七巧国夜市等10余个特色鲜明的夜市。二是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夜间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品牌文化体育活动,培育多元化消费模式,先后举办了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水岸漫街啤酒美食嘉年华、呼和浩特荧光夜跑等各项活动,提升夜游消费体验。
一是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维多利、振华、王府井、民族等企业加快布局自助结算、智能导购、电子支付等数字设施,提升零售企业智慧化水平。中山路商圈增设户外智能停车导引电子屏,将商圈3800个停车位接入智慧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实现智慧停车调配导引。二是拓展商超、便利店、餐饮等各类企业数字化营销渠道,家家悦、华联、安达、利客等超市和便利通过利用美团等第三方平台或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下销售,实现消费渠道和信息数据的智能融合。三是开展线余家电商平台(企业)、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线万单。四是引导各类电商主体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社区团购,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圣天生鲜、美团优选借助线上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果蔬等农副产品采购配送服务,引领数字消费新业态,目前已覆盖全市大部分社区。五是发展直播电商,积极推荐万卷楼直播电商基地申报自治区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培育数字营销人才,助力企业数字化发展。
一是重新修订了《呼和浩特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并推动《奖励办法》尽快出台,支持扩大文旅消费市场规模,加快旅游行业复苏。二是推进“智慧文旅”数字消费引领行动。目前“智游青城”平台已开设19个旅游栏目、10个旅游专区,提供22项便民服务,游客可通过“智游青城”平台实现47家A级景区和20家文博场馆的线上预约及在线购票,通过手机爱青城APP可进入“智游青城”“一站式”体验首府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获取文旅资讯,查看旅游攻略、查找精品线路、查询文旅活动、预约景区、听讲解、品非遗,看演出等。三是推出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举办2023年呼和浩特冰雪节、马鬃山滑雪场第二届雪地帐篷露营、冰雪火锅体验等,围绕塞上老街、恼包村、莫尼山非遗小镇等网红打卡地、文博场馆等旅游景区举办敕勒川创意设计大赛、塞上老街非遗庙会、大展宏“兔”潮玩新年、王府井奥莱如意嘉年华活动温暖冬日恼包村“欢乐水世界”活动等“青城味 中国红”烟火青城活动。
我市深入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特色街区、行业、景区等消费密集场所参与创建工作。大力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公开承诺活动,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先行赔付制度,共与16家大型商超签订了内蒙古自治区线下无理由退货公开承诺书。同时大力推行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引导全市24家投诉多发的重点企业,发展为全国12315平台ODR企业单位,同时通过ODR解决消费纠纷。今年6月份召开了创建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重点任务和活动安排。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01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举报电线网上举报:emsp;邮编:010010接诉即办(投诉热线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 打造现代区域消费中心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快核心商圈建设。推动中山路传统商圈转型升级,引导民族商场、振华广场等商业零售企业创新经营理念、优化消费环境,民族·星云里引进一批首店和旗舰店品牌,,振华广场引入劳力士、卡地亚、江诗丹顿等国际国内品牌,打造中高端消费品“全球卖场”。新华广场地下空间引入振华商业,规划打造“街+mall”开放式商业街,拟引进游戏互动、文创集市、宠物乐园等新型业态,提升商圈吸引力。积极打造东客站商业核心区,推动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打造首家以奥莱业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小镇,继续完善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提升我市商业消费品质。积极引入杭州第六空间国际家居广场项目,培育新型商业业态,进一步提升商圈活跃度。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今年以来,我们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陆续组织开展了“跨年迎新购物节”“首府惠民消费季”等促销活动,政银企联合接续发放了3批近亿元的惠民消费券,带动消费10亿元。组织大型商贸企业开展了200多场次惠民活动,促进消费效果明显。推动首店首发经济,小米之家、喜茶、茅台冰激凌等近50家首店、旗舰店落户我市。
一是开展老字号企业摸底。年初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老字号企业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市老字号企业和品牌进行了全面摸排,共收集到老字号品牌18个。二是组织老字号企业申报工作。2022年德顺源餐饮获评内蒙古老字号,2023年老绥元、御盛斋获评内蒙古老字号,近期我局又推荐内蒙古老字号大唐药业等企业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三是启动市级老字号认定工作。为了充分挖掘和保护我市老字号品牌资源,我们指导内蒙古品牌促进会发布了《呼和浩特老字号评定规范》,并印发《关于开展首批“呼和浩特老字号”认定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市级老字号申报认定工作。四是加快“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老字号”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民族商场、大唐药业、老绥元、德顺源等企业发展在线预订、网订店取等服务模式,创新消费业态,加快实现“老字号”企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五是推动蒙字标认证工作,共培育巴氏奶、灭菌乳、燕麦等7个领域18家企业申报“蒙”字标认证。
一是积极打造夜市经济街区,为了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有序发展夜市经济,增加城市烟火气,我市陆续开放了809夜市、公园东路夜市、摩尔城夜市、长维夜市、七巧国夜市等10余个特色鲜明的夜市。二是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夜间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品牌文化体育活动,培育多元化消费模式,先后举办了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水岸漫街啤酒美食嘉年华、呼和浩特荧光夜跑等各项活动,提升夜游消费体验。
一是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维多利、振华、王府井、民族等企业加快布局自助结算、智能导购、电子支付等数字设施,提升零售企业智慧化水平。中山路商圈增设户外智能停车导引电子屏,将商圈3800个停车位接入智慧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实现智慧停车调配导引。二是拓展商超、便利店、餐饮等各类企业数字化营销渠道,家家悦、华联、安达、利客等超市和便利通过利用美团等第三方平台或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下销售,实现消费渠道和信息数据的智能融合。三是开展线余家电商平台(企业)、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线万单。四是引导各类电商主体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社区团购,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圣天生鲜、美团优选借助线上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果蔬等农副产品采购配送服务,引领数字消费新业态,目前已覆盖全市大部分社区。五是发展直播电商,积极推荐万卷楼直播电商基地申报自治区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培育数字营销人才,助力企业数字化发展。
一是重新修订了《呼和浩特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并推动《奖励办法》尽快出台,支持扩大文旅消费市场规模,加快旅游行业复苏。二是推进“智慧文旅”数字消费引领行动。目前“智游青城”平台已开设19个旅游栏目、10个旅游专区,提供22项便民服务,游客可通过“智游青城”平台实现47家A级景区和20家文博场馆的线上预约及在线购票,通过手机爱青城APP可进入“智游青城”“一站式”体验首府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获取文旅资讯,查看旅游攻略、查找精品线路、查询文旅活动、预约景区、听讲解、品非遗,看演出等。三是推出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举办2023年呼和浩特冰雪节、马鬃山滑雪场第二届雪地帐篷露营、冰雪火锅体验等,围绕塞上老街、恼包村、莫尼山非遗小镇等网红打卡地、文博场馆等旅游景区举办敕勒川创意设计大赛、塞上老街非遗庙会、大展宏“兔”潮玩新年、王府井奥莱如意嘉年华活动温暖冬日恼包村“欢乐水世界”活动等“青城味 中国红”烟火青城活动。
我市深入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特色街区、行业、景区等消费密集场所参与创建工作。大力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公开承诺活动,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先行赔付制度,共与16家大型商超签订了内蒙古自治区线下无理由退货公开承诺书。同时大力推行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引导全市24家投诉多发的重点企业,发展为全国12315平台ODR企业单位,同时通过ODR解决消费纠纷。今年6月份召开了创建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重点任务和活动安排。